close

  林福溪的哥哥為他演奏小提琴。C FP圖">
  林福溪的哥哥為他演奏小提琴。C FP圖
  貴州58歲的肝癌晚期患者林福溪,決定為自己開個“生前追悼會”。
  在確診肝癌晚期後,林福溪和雙胞胎哥哥大林登記死後捐獻眼角膜和遺體。5月11日下午,貴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病房為他們辦理了《角膜、遺體器官捐獻》的登記。
 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,前日上午,林福溪實現了開“生前追悼會”的願望,200多名聞訊趕來的親友見證了這次告別。會場以康乃馨鮮花為點綴,參加賓客清茶一杯,林福溪與前來參加他“生前追悼會”的人一一握手。“追悼會”首先播放了林福溪生平短片,隨後親朋好友輪番上臺談談自己認識的林。
  林福溪的態度讓不少網友深感敬佩。事實上,這場“生前追悼會”並非首例。臺灣作家曹又方曾於2001年為自己安排“快樂生前告別式”,武漢一高校也曾開追悼會體驗死亡。而“生前追悼會”的概念亦曾通過電影《非誠勿擾2》引發關註,並由此在網上展開了關於“死亡觀”的討論。
  微訪談
  “靈感來自電影”
  南都:為什麼會有開“生前追悼會”的想法?
  林福溪(以下簡稱“林”):是大家的想法。之前在電影里看過類似的,比如《非誠勿擾2》,美國的《遺願清單》,還有韓國的,我就想中國也應該有。畢竟遺體捐了,你說真到那天,辦一個真正的追悼會也不可能,還是趁我在的時候,大家能來看看我,嘮嘮嗑。
  南都:捐獻眼角膜和遺體是什麼時候做出的決定呢?
  林:4月17號檢查知道自己得病。我很坦然,我知道我得了什麼樣的病,也知道期限是什麼,一點私心雜念都沒有,就是面對死亡,想著捐獻(遺體)。當時沒有認識的人,(後來)在社會上認識了一群這方面的志願者朋友,通過他們來瞭解,決定身體能用的全部捐掉。家裡人也有過反對的聲音,因為我堅持,他們就同意了。
  南都:那開“追悼會”,家人支持嗎?
  林:大體上支持,中間也有些誤解。主要是用詞上可能有些不合適,對“追悼會”不太能接受。我們可以說追思會、碰面會。大家一起探討,最後定了親友見面會。
  南都:想過會有這麼多人來麽?
  林:想到過,其實還有很多人沒趕上。會開得比較早,很多人不在貴陽,沒趕上車。到的人男女老幼都有,不分歲數,不分年齡。院方做得很好,我插著氧氣,按理說本來就是聚會,大家隨便探討一下。見到大家後,我才發現珍惜當下是多麼重要,我會堅強地繼續治病,如果不行我就微笑著和大家說再見。
  “生死應該看淡”
  南都:一起聊了些什麼?
  林:聊聊我這個人,好的壞的,包括糗事,都可以聊。我喜歡歡樂一點,不要大家沉浸在那種悲傷的氛圍中。結果一聊老是褒揚我,有些同事的評價還是比較實在的,比較實事求是。咱們也不要編,我喜歡這樣子。還是有點傷感。當時護工護士把我推出來,很多人還在禮堂裡面沒有走,他們拼命擠在玻璃窗前來看我,很多人都在掉眼淚,我受不了。我希望大家是高高興興的。
  南都:所以,“追悼會”的主題是歡樂?
  林:我們中國人把死亡看得很悲痛,很痛苦。作為人,生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。我們應該把它看得淡一些。
  南都:“生前追悼會”也開了,還有沒有其他想要完成的心愿?
  林:沒有了。我希望活得坦坦蕩盪,走得瀟瀟灑灑。
  實習生 徐露萍
  南都記者 王世宇  (原標題:林福溪:我希望活得坦蕩走得瀟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x78uxrcx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